BIM建筑网
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为什么绿色建筑往往名不副实?

重磅:免费下载全站资料
入驻抖音,关注@建筑说 抖音号(搜索:seebim)私信我,必送VIP会员;
领取VIP会员

所谓的“可持续建筑”如今变成了一个时尚的词。作为新时代绿色建筑的设计方式,或者说一种新的时尚,“可持续建筑”真的有他们所宣称的那么节能吗?经过深入了解我们发现情况并不那么乐观,甚至有时候那些新建成的可持续建筑还没有老房子节能。2009年纽约时报有一篇题为“有些建筑配不上绿色标签”的报导,已经指出了一些作为可持续性代表的建筑其实名不副实的问题——他们认为昂贵的大面积玻璃幕墙和大进深平面设计导致的室内照明和通风量增加,是这些建筑能耗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

在纽约时报提倡的“以实际能耗检验建筑节能性”的标准下,很多以绿色著称的建筑开始原形毕露。在他们的另一篇文章里提到:他们以此标准检验了获得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LEED)金质认证的纽约世贸7号大楼,结果它只拿到了能源之星标准的74分——离“高节能建筑”要求的75分还有距离。

结果在2010年,发起LEED的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就让人给告了。原告索赔十亿美元,理由是绿色建筑委员会在推广LEED评定的过程中存在大量虚假标准和欺骗性广告,而实际上LEED并不能反映建筑真实的能耗标准。这个诉讼案最终被撤诉了,不过它似乎启发了很多人,一些网站和个人甚至宣布他们正在准备证据材料,预备向绿色建筑委员会发起新一轮的诉讼。

那么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为什么人们对可持续建筑的渴望,反而导致了相反的结果呢?

一个最主要问题是:很多可持续建筑的方案实现他们“可持续”标准所采用的手法,是安装各种节能设备,例如能耗更低的机械设备和隔热率更高的保温层。这些设备可能在建筑的某些局部能产生很好的节能效果,但因为建筑平面和结构本身的落后,导致整体能耗居高不下。而建筑师和施工方根本没考虑到这些。这是观念出了问题。

关于观念,还有另一方面的问题:人们通常认为只要降低整个建筑系统的能耗,就能降低其能源成本。可是实际上,建筑本身看起来越是节能,它的使用者就越肆无忌惮地浪费能源——这在经济学上叫做“杰文斯悖论”。结果就是一些原本应该低能耗的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能耗变得更高了。因为公众目前看待节能这个事情眼光还很狭隘,人们总是孤立地看待建筑本身带来的节能效果,而忽略了其它因素。

类似这种计划外的能耗还有很多其他例子。比如说伦敦的小黄瓜大厦(Gherkin,2003年由福斯特事务所设计),它一开始就被设计成一个利用开放式平面自然通风的建筑(open-floor ventilation system),但因为安全原因和成本考虑,不得不将那些原本可以打开的窗户全部改成封闭式的。结果连开放式平面的设计也变得没什么意义了,整个建筑的通风反而变得更糟糕,为人工通风系统消耗的能源也更多了。

为什么绿色建筑往往名不副实? BIM视界 第1张

伦敦的新地标小黄瓜大厦

建筑不是个孤岛

还有一些很少有人考虑到的问题,例如人们总是将建筑与城市环境分开看待。一个很著名的例子是:美国切萨皮克湾基金会(一个环保组织)的新总部大楼——这座大楼是全世界第一座拿下LEED白金认证的建筑项目。建筑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旧的总部在市中心,而这座新总部则在郊外,于是员工们每天都得开车上班了,结果造成的污染和能耗居然远远大于建筑本身的节能效果。

一个建筑本身的内循环是一个系统,建筑师们可以将这个系统设计得很好,但却无法避免这个系统和其他系统互相影响和干扰,而且这些干扰还往往是不可预知甚至非线性的。也许在将来,会有更加合理的建筑设计方式或者更加多样的问题解决手段出现——我们只能期望这一点。

旧建筑反而更节能——仅限于某些时候(译注:本节仅限于探讨纽约市的实际情况)

很多上了年纪的建筑在当时的设计上就采用了类似今天被动房的措施,原因很简单:他们必须这样做,因为当年的能源价格昂贵,运输也比较困难。这迫使这些老房子聚集在城市中心,重视采光,在正确的位置开一些面积合适的窗户以及采用高比热材料的墙壁作为建筑的外表。这对于建筑本身来说就是健康合理的形态标准,所以它们中间的很多在后来进行改造之后都能满足现代化的要求。如之前所说,纽约时报调查了世贸中心七号大厦项目,发现它在能源之星评定上的得分还达不到城市要求最低标准的75分。但一些利用类似现代技术手段翻新的旧建筑得分却高得多,例如帝国大厦得分80,而克莱斯勒大厦则是84分。

不过另一方面,老并不一定就好。也有一些反面的例子,比如1963年由格罗皮乌斯与贝卢斯基设计的大都会保险大厦(MetLife building),得分:39. 另一座同样年过半百的建筑——SOM设计的利华大厦,得分:20. 最最糟糕的居然是密斯˙凡˙德罗的西格拉姆大厦,得分:3分。这些建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这几个低分建筑的共同点——大面积玻璃化的幕墙,大比例大进深平面,等等,如同之前所说,同样是如今很多建筑高能耗的罪魁祸首。而这是建筑外形语言的问题,是根本性的,先天性的,如同今天一样,是即使再多“绿色”的细节设计都拯救不了的整体性问题。

石油时代的建筑

建筑评论家皮特˙布坎南曾经撰文指出,现代建筑在节能问题上的失败应该怪罪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方法——现代主义建筑诞生于一个石油廉价的年代,当时的条件允许建筑肆意消耗能源,比如给大空间持续供暖,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和轻薄的外墙系统,而现代主义建筑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高能耗产品。失去了廉价能源这个基础,现代主义建筑便会变得脱离实际。布坎南把自己的理论称为“大反思”。

布坎南不是唯一提出“大反思”的人。实际上反思和攻击现代主义建筑,如今在建筑界正悄然称为潮流。所以有了后现代主义,甚至所谓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思路。不过如布坎南所说,这种解构主义也好不到哪去,因为他们始终都在沿用石油时代的设计方法论,而回过头想想,从大规模开采石油到如今濒临枯竭,其实也不过一百年时间。在人类历史上,这根本只是一段小插曲,“石油插曲”,嗯。而正是由于始终在石油时代的方法论上进行思考,所以我们如今的建筑很难达到真正的节能环保或者与环境亲和。问题出在根本思路上。

如果继续批判下去,甚至可以说,如今我们的建筑即使外表再独特,再精细,再标新立异惊为天人,实际上内里还是换汤不换药。然而爱因斯坦这样说过:新的思考模式是人类得以生存并向更高台阶进步的秘诀。这里的新思考模式不是说在建筑上安装光伏板,或者在设计上运用什么炫目的表面性的生态环保技术,而是彻底跳出石油工业时代的思路。这并不容易,而且现在还是一个略显空洞的理论。但“大反思”也许会成为未来新建筑发展模式的一个基础。

为什么绿色建筑往往名不副实? BIM视界 第2张

阿娜拉大厦

阿娜拉大厦本来应该成为迪拜最高的摩天大楼,而且人们把这座新建筑视为可持续建筑的典范——尽管他通体玻璃,完全不考虑阳光带来的室内升温问题,而且还有一个貌似风力发电机,但实际上毫无功能的部分。但这座建筑给公众制造了一个看起来好像似乎也许代表着某种环保意识的“想象”。

微信公众号:xuebim
关注建筑行业BIM发展、研究建筑新技术,汇集建筑前沿信息!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赞(0) 打赏
BIM建筑网 » 为什么绿色建筑往往名不副实?
100套内部BIM资料,限时领!
付费搞来的,大家都在学!
领取资料 AI解答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BIM建筑网,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关注建筑新动态,分享建筑新技术

联系我们关于BIM建筑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小编吧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扫码登录

微信「关注」,快捷登录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
注册登录代表您已同意《用户许可协议》
账号登录 | 其他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