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建筑网
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中国速度” 有助培养建筑大师

VIP免费下载全站资源
VIP优惠来袭,免费下载全站资料和课程,技术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查看VIP会员

普利兹克建筑评奖委员会执行主席玛莎•索恩接受本报专访

本报驻西班牙特派记者 丁大伟

普利兹克奖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王澍近日成为获得这个大奖的首位中国建筑师。那么,中国建筑界在国际社会眼中究竟什么样?王澍的作品靠什么打动了评奖委员会?对此,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执行主席、西班牙IE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玛莎·索恩接受《环球时报》独家专访,谈到她对王澍本人及中国建筑和中国城市的看法。

王澍作品:宜人和谐

环球时报:普利兹克奖评奖的标准和过程是怎样的?

玛莎·索恩:作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学国际奖项,普利兹克奖接受任何一个建筑师、工作室或者博物馆的推荐。作为执行主席,我每年会向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协会、建筑批评家、著名建筑师等写约250封邮件,就候选人名单征求意见。每年大约会对100名候选人做深入调查后,经8人评委会协商产生获奖者。

普利兹克奖是表彰当代建筑师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等优秀品质,以及他们通过建筑艺术对人文科学和建筑环境所做出的持久杰出的贡献。这个奖由普利兹克家族于1979年创立,但该家族不干涉任何与评选有关的工作。30多年来,评选出来的获奖者都非常出色,该奖项因此在建筑界树立了崇高的声誉。王澍作为中国建筑师首次获奖,这很让人高兴。他的颁奖典礼将于5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环球时报:这次王澍获奖是什么打动了评委会?

玛莎·索恩:王澍的建筑作品有一种多层次的和谐共存的美,我们可以从许多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这种美。举个例子,王澍设计的宁波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宏大的建筑,在宁波的整个城市建筑群中很有分量和存在感。如果你进入博物馆参观的话,你会发现它是一座非常“宜人”的建筑。这种从城市到个人的和谐转变是他的作品非常出色的特点。另外,从建筑的技术层面来看,王澍非常善于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其建筑设计很合理。我注意到现在中国有些建筑老化的速度很快,但我相信王澍的建筑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今年3月底我将访问北京,我曾到过北京、上海、杭州、宁波、广州和香港等地。在这些访问中,我与王澍本人及其作品有了直接接触。我认为王澍是非常重视环境的建筑设计师,他关注自然环境、历史环境、城市发展背景、周围的建筑等细节。他还很重视“时间因素”,虽然他的建筑是21世纪的当代建筑,但我们能看到很多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痕迹,比如书法、佛教、风景画等。他极具创造性地在建筑中融合了这些历史文化因素。

基础设施比漂亮建筑更重要

环球时报:作为城市规划专家,您怎么看中国正在快速城市化所面临的问题?

玛莎·索恩:现在一些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规模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我谈谈城市化发展的两个宏观问题,希望能提供一些借鉴。首先,对于一个健康的城市来说,基础设施比花哨漂亮的建筑更重要。在基础设施中又需要强调公共交通。任何一个有交通效率的城市都要有一个高效、健全的公共交通系统。我认为一个宜居的城市必须保证其居民无需在路上“斗争”数个小时去探亲访友、去购物吃饭、去休闲娱乐。第二,很多国家的发展都建立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基础上,但如果我们往后看50年,我认为一味的城市化不应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寻找到城市与农村发展的平衡。

环球时报:标志性建筑理论在中国影响较大,您对此怎么看?

玛莎·索恩:建筑的大分两种,一种是高,一种是占地面积大。建筑不能无限拔高,因为建筑到了一定的高度,其居住者的身体会出现不适。建设非常高的建筑,代价也是非常昂贵的。其次,我并不认为面积是评价一个建筑好坏的标准。一个很大的建筑可以很好,也可以很差。如今建筑界的风格很多元化,很难具体说有哪些潮流,这是一个好现象。当今世界建筑业值得批判的是一种两极化现象,要么很好、很昂贵,要么太差,根本无法保证居住者的生活质量。我去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建筑。我认为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缺少标志性建筑,而是缺少足够多的好建筑。我认为,好的建筑不一定要让我们尖叫,但要拥有优秀的设计、拥有可持续性,能够提供好的生活质量

建筑界的中国速度让人震惊

环球时报:中国建筑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您怎么看中国建筑界的未来?

玛莎·索恩:据我所知,直到10-15年前,中国大多数建筑师都集中在大设计院中,这些设计院为中国的建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私人的小型建筑设计所或者工作室近些年才出现和发展,因此国际社会此前对中国建筑界了解较少,但包括王澍、张永等中国建筑师及其作品、理念已进入了国际社会的视野,未来还会越来越多。

在中国当建筑师比起其他西方国家来说,有更大的压力。因为中国的发展太快了,你要在保证作品质量的同时,完成客户的时间指标。但这也给中国本土建筑师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机会帮助你实现设计梦想。在欧洲,我们讨论的是“慢城市”,比如马德里,其城市变化的速度与任何一个同等规模的中国城市相比都相形见绌。中国城市建筑的整体令我印象深刻,它们的规模、气势都让人震惊。我认为,“中国速度”将有助于中国出现更多优秀的建筑师和建筑作品,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中国建筑师获得普利兹克奖。

环球时报:您对建筑界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有何看法?

玛莎·索恩:我认为建筑界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映和回应。在建筑中最基本的一点是要知道建什么和为什么建,其次是要有良好的组织。我认为中国在建筑的组织上是一流的。在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从农村移入城市,他们需要住房、学校,需要更多建筑,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不得不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来进行建设。但一定要注意保持建筑的质量,一个好的建筑必须保证其使用者的生活质量。

来源: 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xuebim
关注建筑行业BIM发展、研究建筑新技术,汇集建筑前沿信息!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赞(0) 打赏
BIM建筑网 » “中国速度” 有助培养建筑大师
100套内部BIM资料,限时领!
付费搞来的,大家都在学!
领取资料 AI解答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BIM建筑网,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关注建筑新动态,分享建筑新技术

联系我们关于BIM建筑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小编吧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扫码登录

微信「关注」,快捷登录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
注册登录代表您已同意《用户许可协议》
账号登录 | 其他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登录注册